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。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积极贯彻创新、绿色、协调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,坚决防范金融风险,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。积极推进社会责任实践,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切实保障利益相关方权益,持续关心关爱员工,努力回馈社会。
一、服务主责主业,支持实体经济
(一)聚焦集团重点战略领域,支持产业发展精准有力。优化资源配置,重点支持集团核心港口等重点项目建设,累计投放46.83亿元,助力集团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;积极支持集团物流、航运及港口配套类成员单位,累计投放6.17亿元,保障港口物流通畅,助力大湾区国际海铁联运枢纽建设,发挥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枢纽作用;灵活支持集团“引货入港”。向港口贸易类客户累计发放贷款17.85亿元,实现快速贸易周转,助力集团吸引大宗货源入港;为黄沙水产新市场项目核定授信额度2亿元。
(二)充分利用结算平台功能,为成员单位提供便捷、专业、安全、免费的资金结算服务,努力成为集团资金支付周转的重要渠道。累计为成员单位代理支付20.23万笔,合计金额648.62亿元;为50家成员单位办理代发工资业务5,502批次,合计金额14.32亿元;为61个单位办理内部账户代理收款1,259笔,合计金额94.27亿元。代发工资、资金结算等业务均免手续费,为集团有效减少手续费用支出。
(三)不断丰富业务品种,努力为成员单位提供多维度的金融服务。一是成功落地关税保函业务。5月23日,公司向广州海关为金港汽车开出首笔关税保函,金额2,000万元。二是稳步推进票据业务上线工作。加入上海票据交易所申请顺利获批,前期工作稳步推进,预计年内实现票据业务上线。三是加强银行授信,做好开展同业拆借业务准备。目前已完成向建行等11家金融机构提交同业授信申请材料,在已获10亿元授信的基础上进行续作更新,进一步拓宽资金应急补充渠道、巩固风险对抗能力。
二、发展绿色金融,助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
公司大力支持绿色港口建设,加快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持续加大对集团“绿色港口”建设的支持力度,发放贷款用于支持岸电更新等环保运项目,发放贷款投向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、老港码头结构调整、新沙二期建设等绿色项目,累计发放支持绿色港口建设贷款53亿元,11月末绿色贷款余额21.39亿元。2023年被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、广州金融业协会评为广州市“绿色金融十佳机构”;《“内部银行”助力南沙港四期绿色港口建设》入选广东金融学会、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2023年度全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。
三、落实普惠金融,做好金融解困纾困
优化授信管理,努力降低成员单位融资成本,加权平均贷款利率水平3.18%,远低于市场利率水平,优于成员单位在外部融资水平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提升服务质效,主动对接成员单位金融服务需求,在成员单位有临时或紧急需求时,第一时间快速响应,发挥内部金融机构“及时雨”作用。两年多来,在解决集团贸易业务板块融资急需难题、为受疫情影响的成员单位提供资金支持、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解决了港红运、煤交中心、物流公司、金港汽车、小虎码头、海港贸易等多家成员单位融资急需难题,打通企业“融资难、融资慢”堵点。
四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
公司长期参与集团党工办“羊城先锋”党员在线服务活动,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社区志愿服务,参加防控疫情、文明创建、爱心帮扶等活动。全年参与服务54人次。在疫情防控期间,派出青年党员支援疫情防控工作,受到集团表扬。
五、落实职工权益保护
(一)公司严格遵守《劳动法》《劳动合同法》相关规定,重视员工的权益保护,遵循平等自愿、协调一致的原则,建立规范有序、互利共赢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。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,加强劳动保护。
(二)公司坚持“重视人才、重视知识”的育人用材理念,倡导以人为本,健全基于岗位绩效的薪酬分配体系。聚焦核心人才能力提升,以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为导向,完善培训培养体系。加大引进、储备与培养核心人才,提供员工成长机会和平台,为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,促进员工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。
(三)公司工会车间充分履行代表职工利益的职能,规范召开职工大会,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,落实职工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决权和监督权。关心关爱员工,坚持为职工送温暖,定期开展慰问帮扶,积极开展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。